2014-06-20 19:57:45评论:0 点击:
随着我不知道这种区分对不对,但我觉得粉丝是真正喜欢你们的那帮人。我先把自己的想法讲完了,问题是什么呢?在座的四个品牌可能都有非常庞大量级的客户,现在电商这个机会出现在大家面前,而且大家在非常努力的利用电商这个渠道。大家在如何把客户转化为粉丝这个问题上是如何看的?我们就依次?
李涛:应该说我们没想过这个问题,把客户转化成粉丝,当然粉丝最近小米成功以后非常热点,大家说粉丝经济,以及粉丝营销。我们的产尽是低关注度低购买频率的产品,其实我们顾客跟会员也有区别。我们会让顾客购买以后享受到最好的购买服务,包括售后服务这是应该做的,我们整个公司,不管是呼叫中心的建设还是线下的网点还是服务政策。对于会员,应该说电商我们也会有一些会员营销的思路,就像您所说会员跟粉丝也是不一样的。可能会员还不一定是我们的顾客,或者潜在顾客。粉丝这个概念我们也在做,但我们认为可能也有一些顾客会觉得,对方太这个品牌非常迷恋,他的亲朋好友三亲六故都买方太,但这种情况非常少。更多的我们认为粉丝,因为我们的产品跟厨房相关,所以我们会做一些烹饪的爱好者,这种烹饪的达人或者烹饪的爱好者跟我们的产品有一定的关联,烹饪肯定是有粉丝的,有的人就热爱烹饪,热爱美食,通过这种互动,但这种互动至于是不是方太的粉丝不能这样说,但我们通过这样做一些营销。也就是说我们认为粉丝会员老顾客可能都是不同的概念。基于我们行业的特性和产品特性也会做这样一些营销的工作。
吴磊:如果讲粉丝的话,我是方太的粉丝,我买过方太的东西,后来见到谁就说你买方太。如果我说粉丝概念太大,另外一个概念,就是天下没有绝对的粉丝。我们自己品牌是说我们粉丝是它的购买频次,后来我们发现内容营销,碎片化流量以后就追逐这个流量。刚才主持人讲的话线下是选址选址又选址,线上也是选址选址又选址。现在是选渠道,这个渠道有没有你的东西不清楚,但现在绝大多数的品牌都说微博红了去微博,微信红了去微信,两天以后微信也不红了去哪?关键是我们的产品能不能满足客户。比如说七年前我们是做黑白灰的,现在还做吗?搞不定了。黑白灰还要保持,但也要有别的颜色,比如我们推出了青色的运动时尚的品牌,单件的大衣会卖到六千块钱。之所以有这么多品牌的规划,因为我们七年前的粉丝到今天对我们七年前的产品已经无法满足了。所以粉丝这个问题我更多的说,对我们自己而言是我们产品能够提供给我们客户他所要的东西是什么。这是核心。
刘艳琳:主持人的问题问的非常微妙,也问的非常好,但我们考虑的是如何把粉丝转化为会员,而不是把会员转化为粉丝。因为在我们的概念当中,我们客单价是比较高的,像方太的李总谈的,他们的客单价是一万元左右。因为我们销售的产品1万块钱,一个疗程是35天,这个客单价这么高,必须要通过一定的粉丝大家来相互影响,所以我们会把微信作为一个沟通的平台。通过技术手段了解哪些粉丝在上面经常传播我们,把它作为QAL,作为意见领袖,让他领导更多人加入会员当中。所以我希望未来社交媒体跟电子商务也好还有其他的沟通平台越来越重要。因为我们需要通过口碑的力量让更多人知道效果,来不断的增加复购率,最终成为我们的重视会员。
王治全:我觉得这是未来的方向,刚才说的很对,我觉得未来一个企业的资产不是你企业有多大,有多少现金,有多少工人,有多少专利,有专利有什么用,诺基亚一手的专利照样倒了,特斯拉把专利放出来也没事。我觉得完全信赖你的用户这才是粉丝,或者铁杆粉丝。如果仅仅说知道,这跟粉丝距离太远了,用户也不等于粉丝,粉丝是更高层面的。像小米2012年卖了700多万部手机,2013年卖了1370多万部手机,你说小米粉丝有多少?李宇春是咱们国产明星里面本土草根造星里面很成功的明星,带动力是很强的,天猫随便开一个小店第一个月就三百多万,李宇春的铁杆粉丝有多少?小米有不到十万,李宇春的铁杆粉丝不到3.5万。所以粉丝不在于多,而在于粉丝的忠诚度有多高,多认同你,多数量是没有意义的。
所以这里很对,粉丝和用户完全是两回事。在今天创造影响力完全靠视觉靠别人是没用的。今天大家说的渠道,其实你真正牛的品牌是不应该在天猫上买流量的,天猫只是消费者的购物习惯,把天猫管道化、红星美凯龙管道化才是真正牛的品牌。你不能跟消费者扭着干,为什么消费者要从天猫抓到你的官网上去,没道理,有人想逛街就逛街,为什么跟消费者较劲,你在天猫开店的时候,消费者直接用搜索搜索你的品牌名,或者消费者可以直接输入网址的,你为什么要把他从天猫里拉出来呢?为什么要到自己的官网呢?这个流量有什么用呢?我敢说咱们做电商的,上五万流量的电商网站有很多,但上千单的有几家?所以这块你有没有能力把转化率转化的很高呢?所以铁杆粉丝你不是占用他的意识和眼球,而占用他的嘴,他会真的帮你说。真正的是不用任何利益全世界说你好,因为他是发自内心信任你,发自内心认可你,他认为跟别人分享的时候是把一个好东西推荐给别人,是做一个好事情,是无愧疚的做这个事情,如果用利益做事情都是脆弱的。今天营销里面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很多的误区。比如说SEO,小米从来不做SEO,你看小米每天百度给他贡献的流量有一百多万。
我在百度上绝不买品牌专区,如果买的人消费者真正信他买他东西了,证明我的用户黏性不够,消费者对我没有忠诚度,我就认了,这是一个资本的博弈。如果你陷入了资本的博弈中就不是品牌,你跟消费者根本没有强的黏性。如果有强的黏性,把每一个环节都做的很棒,消费者没有理由不选你,如果你再赋予高性价比的话。这才回到一个企业经营的原点,到底为何而生,产品的价值是什么,到底做什么事,如果你客户都不知道,社会价值都不知道的话怎么做好呢?只能到被人盘剥的命运。天猫一定是靠这帮人活的,天猫的毛利70%多,肯定是流量变现来的。天猫不是毛利,是净利70%多,实际收入400多亿,净利润200多亿,这个从哪来的,就是靠大家,我觉得很多人进了天猫就想做好,狂的砸钱,把方向完全走错了,没有想到你靠天猫投广告起来的用户是你的用户吗?跟你有关系吗?如果你把它做种子用户有价值,但产品做不好,服务做不好,难道永远投钱吗?如果你把营销的费用降下去有谁不挣钱呢?营销费用这么高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你产品服务做不好没有人帮你做口碑传播,肯定是做不下去的。
这是今天产业营销互联网时代非常透明的时候。产品和服务已经是完全分不开的时代了,要把这个做好就一定有你的粉丝,单用户慢慢的就会真的变成你的粉丝,而用户和客户又不是一个概念。我觉得大家如果想清楚的话,我觉得在未来的时代是一个可以充分吸收的时代。如果真的有一帮粉丝完全信任你,不要透支他对你的信任,一定会活的很好,我们很幸福的是我们身在中国,这是我们幸福的地方。幸福的是这个市场真的足够大,大的很可怕,一个根植于中国的市场,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世界五百强,未来会越来越多,如果你真的有一群人相信你,有十万人追随,你完全相信,他就能出现一个估值300亿美金的公司。美国一个两千人的粉丝就可以养活一个乐队。而我们实际上大家更多的做,我们扪心自问你有多少铁杆粉丝呢?你的粉丝在哪里你知不知道呢?这些粉丝不止是要存在,存在的原因是你知道他存在,而很多企业就算有也不知道他存在,因为你根本没有跟他建立管道,根本找不到他在那里,这个是不可控的,某种程度上讲你跟用户还是弱连接,在今天这个时代,最大的词就是连接,你把这个建好,粉丝无非就是你跟他之间建立一个很棒很优质的朋友关系,这个关系为什么能成立,是因为你之间有联系,如果没有连接就瞎扯。
杨钦:我们经常看一些案例,包括线上线下,甚至是国内国外,甚至是以前很少见到的奇奇怪怪的现象,我觉得在国内谈品牌我一直心里很发慌。我自己看消费者行业,我觉得消费者肯定是根植于用户的,但我们这个行业才多少年,可能跟我自己的年纪差不多大,最开始可能是做货,后面渠道,后来拼广告,后来觉得是品牌了。其实这是很有意思的话题,我相信在座的所有人身边都能找到各种各样的案例来作证一些事情。这是很值得探讨的话题。谢谢各位嘉宾,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