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纺品牌中心
  • 坚持了20年的中国传统手工艺 弹棉花 打棉被

    2014-01-07 12:09:11评论:0 点击:

  现代棉被制作基本上是机械化,对于用弹弓等手工艺来打棉被已属罕见,不久后的将来也许就只能成为一种记忆了。打了20年棉被的雷先兵带着妻子和前来帮忙的叔婶在海珠区土华村坚守着传统手工艺—弹棉花,打棉被。

  弹棉花,又称“弹棉”、“弹棉絮”、“弹花”,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历史悠久,我国至迟在元代即有此业,时至今日仍有操此行业者;旧时,农村有不少贫苦农民和工匠因生活所逼,整年在外地为人弹棉絮,俗称“弹棉郎”

坚持了20年的中国传统手工艺  弹棉花 打棉被

  弹棉,实际上指的是弹棉胎,也有弹棉褥(垫被)。棉花去籽以后,再用弦弓来弹,絮棉被、棉衣的棉,就加工到这一步。如过去女儿嫁妆的棉絮都是新棉所弹。一般人家也有用旧棉重新弹加工的。弹棉工具有大木弓,用牛筋为弦;还有木棰、铲头,磨盘等。弹时,用木棰频频击弦,使板上棉花渐趋疏松,以后由两人将棉絮的两面用纱纵横布成网状,以固定棉絮。纱布好后,用木制圆盘压磨,使之平贴,坚实、牢固。按民俗,所用的纱,一般都用白色。但用作嫁妆的棉絮必须以红绿两色纱,以示吉利。如旧棉重弹,须先除掉表面的旧纱,然后卷成捆,用双手捧住在满布钉头的铲头上撕松,再用弓弹。

  “如果不是现代人对羽绒、丝绒、蚕丝被的追捧,也许大家还可以满大街看到打棉被的景象”,跟棉被打了20年交道的手艺人雷先兵无奈地说。

坚持了20年的中国传统手工艺  弹棉花 打棉被

  雷先兵今年37岁,湖北仙桃人,17岁开始在杭州跟随老师傅学打棉被,学成后自己在杭州开了一家棉胎加工店,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被丝绒、羽绒等被子取代的棉被逐步走向衰落,而曾经许多做得风生水起一起开店的同行也都放弃转行了,20年过去了,雷先兵还在这个行当坚守着。

  为了换个新环境,2012年5月,雷先兵带着妻子来到了广州,在海珠区土华新路租下一间约20平方米的店铺,继续做起他的棉被加工老本行。

  “这里不像北方,寒冷气候时间短,打棉被的季节性明显,基本上是从9月份开始到次年的2月份,其余时间就进工厂打工。”脱下口罩的雷先兵笑着说。

坚持了20年的中国传统手工艺  弹棉花 打棉被

  按雷先兵的说法,打棉被就是一门技术活,过去做好一床棉被要4个小时左右,经过拆旧棉被、用弹弓将棉花弹松弹匀、纵横交错拉上纱线和纱网、再用磨盘将松散的棉花与纱线磨合在一起,最后将磨好的棉被两面用线拉紧。随着现代技术的进步,打棉被开始机械化,雷先兵在三年前也用上了磨机,开始了半机械化打棉被,在弹棉花前将棉花放进机器打软再进行,整个流程一两个小时就可以做好一张。

  年末将至,加上天气越来越冷,前来加工旧棉被的老街坊和打棉被的务工人员越来越多,为了应对繁忙的生意,雷先兵先后将堂弟夫妇、堂叔堂婶请来帮忙,每天从早晨8点开始,干到晚上12点。他们一天最多可打20张棉被。

坚持了20年的中国传统手工艺  弹棉花 打棉被

  “表面上生意好像还不错,但价格便宜,费时费力,人工成本较高,加上房租平均下来也就比打工好些”,雷先兵叹了口气。

坚持了20年的中国传统手工艺  弹棉花 打棉被

  在当下快速发展的中国,对于打棉被这种传统手工艺变得越来越边缘,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可能消失了。雷先兵说,希望更多年轻人能够真正去了解这门手工艺,让这门手艺能够一直延续下去。


老裁缝家纺官方加盟平台

分享到:

扫一扫,转到手机阅读:

坚持了20年的中国传统手工艺 弹棉花 打棉被

相关热词搜索:传统 手工艺 弹棉花 打棉被

上一篇:王天凯寄语纺织行业:深化改革 稳中求进
下一篇:2013年四季度家纺服装行业终端经营欠佳

相关阅读:

Copyright (C) 2010-2011 hometexjo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家纺加盟网 南通文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08009813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稿件、图片均有可靠的来源,目的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 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