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纺品牌中心
  • 中国家纺行业调研报告:粗放经营到品牌化转变

    2012-12-18 15:39:28评论:0 点击:

  中国目前家纺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十二五”时期,是一个实现由“家纺大国”向“家纺强国”转变的关键期,行业发展将面临更为复杂的市场环境。同时也应看到,世界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不会改变,中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的格局不会改变。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工业化的战略任务的执行,为行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行业将以产业链的比较优势和创新实力为基础,向价值链高端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由“家纺大国”向“家纺强国”的转变。

  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与此同时,全球家纺产业格局也正在经历一系列的调整,这将为我国家纺产业依靠新型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

  近几年,俄罗斯、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及东盟、南美洲发展中国家对我国家纺产品的进口需求快速增长。随着国家的崛起和经济的发展,数量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势必将成为我国家纺产品出口的重要市场。在全球人口分布上,发展中国家约占世界人口的90%,每年95%的新增人口出生于此,这意味着家纺产品拥有巨大的潜在需求。

  居民提高生活水平、转变生活方式,医院、宾馆及休闲娱乐等公共场所需求增加,政府建立扩大内需长效机制、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等需求面因素,都将为行业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空间。

  一、家纺市场的现状

  中国家用纺织的发展空间在整个纺织行业中较大,这两年发展也优于整个纺织服装行业。在发达国家,服装类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和家用纺织品基本上是三分天下,而在我国,服装类纺织品约占65%,家用纺织品约占23%,产业用纺织品约占12%,从这个趋势上看,家纺和产业类纺织品在国内市场依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欧美家用纺织品行业从20世纪中叶进入快速发展期,经过对欧美家纺行业发展路径的研究,我们认为改行业的发展经历了:无品牌阶段、品牌强化阶段和弱化品牌,渠道为王三个阶段。

  目前欧美家纺行业已进入成熟期,正处于渠道为王的第三阶段。该发展阶段的重要特征是家纺品牌的影响力被逐步弱化:多数家纺品牌或者被服装品牌系列化经营;或者由零售商以降低成本为目的的建立自有品牌经营。

  而目前中国家纺正处于强化品牌的第二发展阶段。正因为中国家纺行业品牌经营的落后,不同品牌之间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所以,品牌的经营管理水平将决定未来企业发展的增速。

  二、国际家纺市场机遇

  1.  全球家纺市场发展迎来多元格局

  从消费市场看,目前全球家用纺织品市场容量约数千亿美元。其中,美国和欧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家用纺织品市场,拥有全球家用纺织品40%以上的市场容量。紧随其后的是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这些发达国家,家用纺织品消费与服装纺织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三分天下”,其中美国和日本,家用纺织品比例更高达40%左右,超过服装成为第一大消费领域,英、法等国的消费量也稳定在 35-38%之间。但美、欧和日本等较成熟的传统大市场,家用纺织品消费现阶段已达到相对饱和状态,需求的潜在增长有限,增长速度已放缓。而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收入不断增长的东南亚市场、包括中国在内的大的发展中国家等新兴市场将成为未来家用纺织品发展的重要区域。

  供应市场看,随着配额制度的取消,由于制造成本居高不下,家纺行业的生产主体持续向具有加工比较优势的发展中国家集聚。近年来,美国和欧盟的中、低端家用纺织品领域不断受到发展中国家产品的冲击,呈萎缩趋势。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传统家用纺织品消费市场也因其资源、产业结构等综合因素影响,大部分产品依赖进口。中国、印度和巴基斯坦凭借成本优势正在赢得中低端产品领域的竞争优势。但在高端产品领域,美欧凭借其在产品研发、创新方面的显着优势,通过实行品牌经营发展战略——注重前期的设计与开发和后期的推广与销售,通过品牌多元化经营,发挥其在资金、技术及信息等方面的优势,把品牌的维护与管理放在首要位置,以品牌优势为切入点,追求产品与商标的统一,注重品牌的质量控制,巩固品牌的市场地位,提升品牌的内涵,加大品牌的创新力度,重视人力资本的主体地位,进行有效的品牌推广等――统领着全球高技术纺织品、奢侈针织品等高端产品市场,从而获取高额利润。

  2.  全球家用纺织品多面向发展趋势

  成熟消费市场对品牌的认知程度日益加深、大型零售商对销售终端的控制日益深入、消费者需求的日益多样化以及降低成本的需要,导致当前国际家用纺织品行业的竞争日益表现为以品牌运营替代传统的产品运营,以品牌提升和网络建设为主的竞争替代传统的价格竞争。

  以价格为主的传统竞争手段使得行业平均利润率日益下降,国际家纺巨头纷纷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随着行业投资的扩大和高新技术在家用纺织品领域的应用,家用纺织品行业的资金密集度和技术密集度逐渐提高,国际家纺业的竞争日益表现为对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即品牌提升和营销网络建设的竞争。建立在品牌基础之上的文化、时尚、技术等众多因素的差异化优势在竞争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品牌成为赢得市场的重要决定性因素。经营品牌、提升品牌成为家纺企业建立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建立有效的营销网络,传播产品的差异性特质,获取市场信息,充分发挥品牌的市场影响力,成为企业提高盈利能力和市场快速反应能力的有力保障。

  3.  国际家纺布艺流行新趋势的分析

  受到当前全球金融风暴和经济变化的影响,表现出各类消费群体在眼下经济状况下的困惑与迷茫心态。消费趋向的变化必然引起流行时尚的变化,可以看到在全球范围内,流行趋势的旧一轮变化周期已结束,一个新的周期正在开始形成之中。而每一轮色彩演绎都会从无色系的黑、白、灰开始向逐渐丰富的彩色过渡,而最终又回归到无色系,在颜色的流行上依然呈现出从丰富彩色向无色系过渡。在风格上,优雅精致的低调奢华成为今年风格流行上的一大主题,这种风格往往强调色彩端庄沉静,面料紧密饱满,彰显出品质感。复古依然是家纺布艺流行的一大主题,但是欧式复古多以写实的图案和题材为主,纹理清晰丰富,而中式复古则强调写意和韵味,以纤细的线条和清透的色泽取胜。

  三、中国家纺发展前景分析

  1.  品牌化及升级消费带来机遇

  一个快速发展的大众化市场如果尚无领导品牌出现,这个市场一定存在着巨大的机遇,家纺行业目前的状况正是如此。

  已经发展了近十年的家纺市场尚无领导品牌出现,这句话说出来可能有很多人不会相信,但如果仔细分析一下下面的数据,就可以发现很多问题:

  1)   行业排名第一的家纺品牌 06 年整体销售额不超过6 亿元,占家纺床上用品整体4000 亿销售额的2%不到。

  2)   行业前十位的家纺品牌全国市场布局均存在大量的空白点,多个品牌在很多省份的终端布点不超过3 个。

  3)   各区域的领先品牌各不相同,很少有一个品牌能够在多个区域市场占据领导位置。

  4)   销售额在 1-3 亿的品牌多达几十个,和排名前三位品牌的销售额相差不大,并且在营销推广和品牌规划方面没有明显区隔。

  从以上的分析基本可以得出如下三个结论:

  1)   家纺行业正处于初创期向成长期转型的快速发展阶段,存在着巨大的市场机遇。

  2)   行业混乱竞争格局还会维持一段时间,但不会很长,估计是2-3 年,3 年内具有领袖气质的品牌将会逐渐浮出水面。

  由于行业整体竞争手段的粗放化,一旦某几个品牌依靠较为先进的营销手段取得行业领先,这种优势将会保持相当长一段时间,即所谓的强者恒强。

  家纺行业作为纺织服装的细分消费领域,由于其处在消费升级的后端、炫耀性消费属性低于品牌服装、消费者更加注重产品的品质和设计,因此家纺产品消费的启动相对品牌服饰等启动较慢。也正因为此,家纺行业还处在以生产型企业为主流的品牌混战阶段,未来行业品牌化和升级消费的空间较大。

  据有关研究显示,影响家纺产品消费的主要因素有GDP、房地产投资、城镇化进程以及家纺消费支出占比等,其中受GDP和房地产投资的影响相对较大。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中国人均GDP接近4500美元,即将进入到消费升级阶段,家纺产品的更新换代需求空间大。

  虽然我国房地产投资受调控影响,但美国金融危机期间房屋销量骤降,其家纺消费依然保持稳定,可见影响家纺消费需求更大的推力来自于经济增长以及城市化进程。

  2.  品牌概念及消费意识的转变教育

  目前家纺行业还处在以生产为主、快速抢占市场的阶段,品牌概念、经营理念等均落后于服装企业,营销成本也相对较低。

  众所周知,虽然家纺行业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但我国家用纺织品人均消费,占消费性支出仅1%左右(家纺只是其中一部分),同时,只占服装消费的7%。而发达国家服装消费与家用纺织品消费支出基本持平,也就是说,家用纺织品消费和服装消费相比还有93%的差距。由此可见,家纺行业虽然已经有了十年的发展,却还处在市场急需教育和拓展的阶段。行业的粗放式营销开始转向更常规、更理性的精细化营销。开始走向比实力、比规模、比研发、比管理。

  1)  教育理由一:每年3000万农转城潜在消费者,未知家纺“真面目”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水平均接近2个百分点,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农转城”人口数量就增长1500万,单从这个角度来说,每年就有近3000万人的消费结构实现升级。这些人群对基本物质需求将进行更新换代。

  家纺企业应该多做一些市场教育工作,告诉这3000多万消费群,除了床单被罩之外,市场上还有更漂亮、更舒适、更能美化家庭、甚至更能带来好心情的床上用品

  2)  教育理由二:消费需求仍停留在物质层面,未知家纺“真内涵”

  消费者在购买家纺时最注重的是家纺产品的颜色、花形、款式。从这一点来看,消费者在购买家纺时大多都站在物质层面上,对品牌及品牌内涵的重视度不够。这就是为什么物美价廉的中、低档家纺用品仍是大多数消费者主要选择的原因。

  在众多家纺企业中,大多家纺设计大多是“买手+局部创新”的方式,A品牌和B品牌在产品上差异不大。消费者又偏偏只看产品外观,导致家纺企业在竞争中突围很难,其结果将是大家都陷入产品同质化、价格战的泥潭不可自拔。

  另一方面,长此以往,家纺企业很难形成品牌价值。拿服装行业来看,服装设计与家纺产品设计手法非常相似。最初的服装业,消费者购买时主要看款式、颜色。这时服装企业只能在价格上残酷撕杀。

  目前的消费者仍然关注家纺的物质利益,为了避免恶性价格战竞争,需要让消费者知道,家纺业卖的不仅仅是产品的外观,更有品牌内涵。让消费者心甘情愿为你的产品支付更高于产品本身价格的价值。

  3)  教育理由三:被动型购买机率大,未知家纺“真品牌”

  消费者在购买家纺时,有近50%的消费者是通过现场购物时观察来决定是否购买的。她们在购买中对于需求的产品并没有明确的要求,20%的人是通过亲朋好友的推荐来实现购买。只有非常少的一部分人在对产品有深刻认知的情况下产生购买。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大多数消费者完全不知道家纺行业有多少个品牌可供选择,这无疑加大了购买的随意性。

  从家纺行业的角度来说,只有实现整个行业快速增长,提升市场容量,企业才能从中分得更多的羹,行业才能健康有序的发展。这就需要对消费者进行观念转换的引导、教育,从而带动整个市场的高速发展。

  当前,家纺行业呼唤强势品牌展开市场的教育,让这些品牌在家纺市场消费者的品牌认知度相对不固定、不成熟的时候,通过产品理念、品牌内涵、甚至销售体系的完善来引导她们完成品牌消费过程,在教育和引导中成为消费者心中的家纺领导品牌。

  3.  城镇化率提升行业品牌集中度

  中国城镇化率仅为47%,城镇化的不断深化将拉动家纺消费。消费占比方面,根据国外经验,美、日家用纺织品消费占比高达40%,超过服装成为第一大消费领域,英、法家纺消费占比也稳定在35-38%是水平,而我国家纺消费占比仅12%,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参考品牌服饰的成长路径,家纺行业也将经历核心区域精耕细作、外围市场深化拓展和全国市场平稳发展三个阶段。

  虽然目前国内涌现出一系列床上用品品牌,初显家纺行业品牌格局,如罗莱、富安娜、梦洁、佳丽斯、维科、水星等,这些家纺名牌基本上涵盖了高、中、低档消费市场,但相比较全国上千家家纺企业仍显单薄。即使业内排名第一的罗莱,销售门店少于2000家,年销售额只有11亿元,远低于国内、女装、运动、鞋类等子行业龙头公司。

  当前家纺行业还没有出现占绝对优势的领导品牌,品牌分布表现出一定的区域性, “梦洁”品牌的销售主要集中在以湖南、湖北为中心的中部区域,“罗莱”品牌的销售主要集中在江苏、浙江等长三角地区,“富安娜”品牌的销售主要集中在广东等珠三角地区,“佳丽斯”品牌的销售主要集中在福建等区域。整个中国家纺行业,二三级空白市场还有很多。

  对于目前家纺热现象,企业只有更加准确的把握市场定位,才能更好的发展产业。另外由于企业单个的力量较薄弱,也可以整体发展,协同共赢,建立一个行业中的优势群体。

  目前我国家纺还处在第一向第二阶段过度时期,其发展策略是最大限度的抢占市场。目前国内2万多家的家纺企业,产值1亿以上仅50家,最大罗莱家纺市占率也不超过2%,而欧洲品牌素绮在本土意大利的市场占有率高达16%,未来行业集中度提升的空间较大。

  四、总结

  近十年,家纺行业终端门店的店面形象、空间布局、款式工艺、配套氛围等方面发生质的改变,家纺行业的终端门店也在进入品牌化发展之路。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物质生活进入品牌时代,消费者的品牌意识日益增强,品牌店成为消费者的“首选”。同一个产品,经过品牌的包装、专业的服务,形成产品附加值,提升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价值,进而影响消费者消费心理。

  品牌就像一种神奇的魔力,消费者青睐品牌,市场也在追逐品牌,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家纺行业终端的品牌化,必将成为未来市场的主流方向。


老裁缝家纺官方加盟平台

分享到:

扫一扫,转到手机阅读:

中国家纺行业调研报告:粗放经营到品牌化转变

相关热词搜索:家纺行业 调研 品牌化

上一篇:有这样一个家纺小村庄——吴岙村
下一篇:新丝路模特大赛走进中国家纺名城彭州

相关阅读:

Copyright (C) 2010-2011 hometexjo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家纺加盟网 南通文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08009813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稿件、图片均有可靠的来源,目的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 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