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叠石桥家纺品牌网——十大家纺品牌

南通家纺商会、海门工商联、海门叠石桥家纺浙江商会联合主办 | 中国家纺加盟网全程企划

   

中国叠石桥国际家纺城的董事长朱仲辉

发布时间:2012-11-20 09:45:09

  1983年,19岁的他,是个顽皮厌学的男孩。因为在学校不被认为是个有出息的学生而退学回家,从此开始了电影放映员、工艺品个体推销员、服装店老板、绣品工厂厂长的工作——并且一连干了13年。他所在的三星镇,有不少熟悉他的人对他有种感觉:贪玩,干事不是那么卖劲、肯吃苦。然而,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正是这个孩子,已经奇迹般地成为了今天中国家纺业的巨贾——中国叠石桥国际家纺城的董事长朱仲辉。

中国叠石桥国际家纺城的董事长朱仲辉

  刺激中国家纺业发展的骏马

  当朱仲辉被人们普遍认为是顽皮没有出息的孩子的时候,只有他那当了二三十年基层支部书记的父亲朱学同较早发现了儿子的与众不同,利用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在当地的影响力大加提携。到了1996年和1998年,只有空牌子的三星建筑站和三星房产公司相继改制,几乎对此行一窍不通的朱仲辉却硬是拿出自己以往全部的经营所得,成了这两家企业的老总。他的抱负后来才被更多的人了解:将具有巨大开发潜力的三星这个华夏绣品第一镇和叠石桥这个全国最大的绣品市场注上一支“兴奋剂”,推到中国家纺的最前沿。

  事实证明,正是这一冲动,不仅成为他个人人生的重大转折点,也为三星、叠石桥家纺走向中国、世界产生积极影响。朱仲辉当时对家内外不太理解他的人推销一种不能说得更具体的直觉:做事对胆气、灵气的仰仗,有时要远远超过人的才气。如果任叠石桥低层次发展,到头来中华之最地位不保不说,这里的市场和企业最终只能受人主宰。在接下来的8年中,朱仲辉在当地*委**的大力扶持下,在三星及其叠石桥围绕打造中国乃至世界家纺生产、销售、研发中心这一主题,实施着他的一个又一个梦想:一二期工程建造,让原有摊位街铺一统天下的市场迅速转化为注重展样、规范设施相配套的现代化商城;会同**规划建造苏北最大的家纺托运城及多条集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家纺街。同时以自办企业引导、配合有关部门组建商会推进、大限度发挥市场影响和优势,让500多个经营者在南非等国家办起了与叠石桥国际家纺城具有紧密型联系的200多家企业。到2004年,他名下的直属企业实现产值3亿多元,上交税金2000多万元。

  叠石桥家纺城,全国70%以上的床上用品都来自这个经营面积达到50万平方米的专业市场,而其中的30万平方米是朱仲辉投资建造起来的。至2005年,不仅中国的每个角落,就是在世界上也有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叠石桥生产和中转的家纺产品,围绕市场发展的家纺企业有2000多家,经营户2万多个,从业人员20多万人。正如朱仲辉最喜欢的一部书——《做大事的7种能力》封面所言,“与时俱进的能力决定着每个人的最终命运。”他表示,要将叠石桥建成全国乃至世界的家纺产销中心、人才培训中心、信息中心、研发中心、展示中心。目前,国内外已有数十个著名、知名品牌落户叠石桥。朱仲辉审时度势,根据国际大市场的发展模式已筹划投入2亿元建造国内一流的外商办事会所,并将这一占地127亩、可满足50多个外商别墅式集中办事的国际家纺城的配套设施迁入相邻更具交通、人文优势的海门市区。目前已同南非、俄罗斯、纳米比亚、美国、德国等16个国家的有关企业达成商务合作意向。叠石桥不少经营者的心中有杆秤,姑且不论朱仲辉在家纺上获益多少,可他是一个对叠石桥乃至中国家纺业发展极具影响的人物。

  中国家纺协会会长杨东辉曾称朱仲辉是“刺激中国家纺业发展的一匹骏马”。

  成功的本质是依靠智慧

  今年四十出头岁的朱仲辉时常穿双布鞋,别无异样地穿行在街道的人流中,谁也感觉不到他特别的身价。所有与他打过交道的人无不从他脸上放松的神经看到一种少有的“大将风度”。他办公室偌大的书柜中《百万富翁的智慧》不是显得那么惹眼,可他也许不止一次应用其中的章节。朱仲辉常常以此用来印证自己,更要证明一种道理:成功不是因为作出了多大努力,而在于他比多数人更懂得努力的技巧。

  经历多年打拼终有所成的朱仲辉没有丝毫倦怠,对事业时刻充满激情。他一直认为,天才确是99%的勤奋,但是勤奋本身并不需要人无限投入时间和体力。成功从本质上看,依靠的是劳心,即智慧而非劳力。无论是创业之初,还是功成名就以后,朱仲辉从不苛刻自己以及与他合作的每一个伙伴。比如,工作时间,他一般不超过8小时,要求员工也是如此。很少有人看到他总是第一个上班,而最后一个下班地去做样子。即使大家认为很忙的时候,他也往往果断下班坐到另一种氛围的休闲椅中浏览当天的报纸或“大材小用”地烧饭做菜。有几次,还独自到刚割了芦苇的海门港滩尽兴地放飞风筝。朱仲辉经常对他周围的管理人员说,优秀人才是掌握运用时间的高手,他们深深懂得珍惜时间但又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性。人不该成为工作狂。可取的是首先考虑并造就能力用8小时去完成别人10小时以至20小时完成的任务。他说,其实一个胜任岗位的人,只要尽力,用自己六七分的智慧和精力便能履行工作,要是用足了8小时大有出类拔萃可能。这是因为中国的企业对个人效率和成果的要求都处在一个并不高的层面上。他们的企业概莫例外。因此,我们大可不必通过身体的透支来实现没有后劲或许是竭泽而渔的事业发展。

  不少人认为朱仲辉的飞黄腾达就是非敬业的产物和奋斗的必然。但是只有与他深层相处和一起工作过的人,才能从他的身上感觉到什么是真正的工作。每天,从早晨应该工作到晚前应该结束工作的那一刻,他都在头天晚上使出七分的思考,然后周密安排、不折不扣以最快速度完成。多年来,几乎从没有见到他失约、失信,精神颓靡地示人。他说,无穷的精力和耐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作与生活的合理搭配。其实,生活时有效的放松,是为工作蓄锐。

  成功的法宝:正确的状态和心态什么是状态,除了全神贯注投入,重要的则要把注意力集中到主要的目标上。这样才能排除一切干扰地把所要做的事情做好。这是朱仲辉成功的一大法宝。

  刚起步时,虽是个门外汉,可是从建造第一幢一万多平方米的店铺到三星镇7000平方米的老托运城,人们看到他的是一路绿灯和贵人相助的一面。很少看到和想象到这位年轻人对消化困难的一种少有的乐观态度。每当遇到困难,他总是全力应对,实在解决不了,则勇于退避。他这样认为:对人来说最犯忌的是难于处置好一个“难”字。每一个成功者,都有缠脚不散的困难,可最终都让困难俯首远离。他在自己的一篇文章中写道,成功很大程度靠的是悟性,而悟性本身并非天生,是自身培养的结果。同样花时间,有的人工作效率、成果要高、大好几倍。

  开发中国叠石桥国际家纺城一期工程时,有很多人反对。这里人已习惯了低层次和低房租的摊位和沿街经营,对高档铺位需求不足。特别是在一些民房动迁过程中,四出上访、以死阻挠等什么都要碰上。可是朱仲辉坚持站在市场发展的高度定位自己,以最大的让步设法消除所有的反对和障碍,使中国叠石桥国际家纺城得以顺利动工。如果没有这艰难的第一步,小作坊式的叠石桥绣品城就不可能在2003年一举叫响中国叠石桥国际家纺城。当一期尚有50%的余铺待找买主时,朱仲辉根据**规划和国内外家纺市场的发展态势,在家庭成员意见尚未一致的情况下,又果断以2.6亿的投入去实施预计要5至8年才能收回投资被视为风险工程的“二期市场”。朱仲辉坚持一条,我们得以世界的眼光看叠石桥,而不能以叠石桥的眼光来投身世界。要以明天而不是今天的眼光发展叠石桥,不能以个人暂时的得失决定叠石桥的发展。

  他总是以企业需要而非个人好恶来造就企业。他说,企业家非“状态”行为的危害将是致命的。不嗜酒、少应酬、不抽烟、不赌钱被他列为自己的为人哲学。他因此而赢得更多时间去思考、做事。在他的公司至今没有家属制管理的困扰。集团公司聘请的总经理是一位清华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在企业200多人的管理员队伍中,没有一个是通过打招呼上岗的亲朋好友,公司每年要实施的机制改革和人员淘汰则让每一个员工时刻跟随他保持着积极的工作状态。他在幼儿园当园长的妻子到过他的办公室只有3次。

  朱仲辉说,有的企业家赚了钱便问鼎放松,而方向仅局限于身体。其实,放松涉及做事的全过程。而心态的放松则是前提。

  朱仲辉做事的原则是预见问题,制度介入,而执行制度是铁板一块,谁也无法要他作出自我挑战制度的“关照”。由于没有这样的先例,长期以来,也就很少有人找他说情。但大家都知道,朱仲辉绝不是一个不好说话的人。只要真正需要他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他是从不说个“不”。他甘愿以每年百万元的效益影响,吸收200多名下岗职工和退伍军人进入自己企业;他居然一年拿出200多万元补贴农民来培育海门刚建起的苏北最大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他先后以几百万元的捐款用于改造镇村道路;他资助30名优秀的特困学生,去年还一下子向南通大学捐书计16万元,而每年正常的扶贫帮困资金一直安排在数十万元。2004年他花费上百万元邀请众多领导专家举办叠石桥以至江苏历史上首个家纺高层论坛,没有向当地上百个与会的受益企业收取一分钱。他说,企业的经营规模越来越大,但作为企业领导却绝不能因为自己或许无意识的疏漏埋下隐患。交给国家的钱一分不能少,企业应赚的钱也要每分赚回来,而应该奉献社会的决不能有丝毫吝啬。

  朱仲辉还不是共产党员,可在他的企业却建有海门私营企业的首个党支部。是党的政策,使他这个农民的儿子走上创业之路,有今天的出头之日;让每个共产党员过上正常的组织生活,让他们在良好的环境下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两点,朱仲辉毫不含糊。他说,今天成就的取得、创业过程中遇到挫折后的进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了当地党委、党员和有关领导的支持和激励。他是永远不会忘记的。今年七一前夕,江苏省委组织部将此拍成电教片,将其作为全省私营企业中的一面旗帜。

  事业的高调和功利的低调是朱仲辉的处事风格。过去,对很多应得荣誉,他并非看轻地能推则推,而觉得让自己晚些套上这样的光环更有利自身发展。当他获得江苏省青春创业风云人物和南通市劳动模范等荣誉时,他每次总要说的一句话是:“这可是沾了企业每一位员工的光,我只是其中的一个普通代表。”

相关阅读:
Copyright (C) 2010-2011 hometexjo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家纺加盟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08009813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稿件、图片均有可靠的来源,目的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 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