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叠石桥家纺品牌网——十大家纺品牌

南通家纺商会、海门工商联、海门叠石桥家纺浙江商会联合主办 | 中国家纺加盟网全程企划

   

张謇与沈寿的旷世情谊

发布时间:2014-06-30 16:22:48

  沈寿,1874年出生地江苏吴县阊门,原名雪芝,字雪君,号雪宦、别号天香阁主人。自小跟姐姐学习刺绣,心灵手巧,悟性极高,家里开老古董店,以书画为大宗。沈寿从小便随父亲识字读书。家藏的文物字画,给了她丰富的艺术熏陶,盾学刺绣,技艺渐进,17岁许配当地一位举人余觉。

  沈寿的丈夫余觉,本名余兆熊,浙江山阴人,后居苏州。余觉少聪慧,16岁应县试,一举即得,少年得志,自命不凡。一天,路过沈氏店门,见雪君皓齿明眸,靓丽动人,好生着迷。一打听,女子尚待字闺中,于是托人说媒。谁知沈母嫌他是个秀才,便发话说,吾家门地虽薄,但小女要嫁,那是非孝廉公不可。余觉听后,发愤苦读,果然中举。沈家也就同意了这门婚事。成婚后,夫妻恩爱,乐融融过日子。

张謇与沈寿的旷世情谊


  更名“沈寿”

  沈寿是第一个把西方绘画融入东方绣艺的人,被清末着名学者俞樾喻为“针神”。1904年慈禧太后70大寿,沈寿绣成了一堂八幅的《八仙上寿图》和三幅《无量寿佛图》,慈禧见了喜形于色,当众赞叹为是“绝世神品”,亲笔书写“福、寿”二字,分赐余觉夫妻,从此余觉改名余福。沈遂按丈夫意愿,更名为寿。

  不久,慈禧又责成商部,在北京设立绣工科,派余觉担任总办,沈寿担任总教习,是中国第一所正式的绣艺学校。那年沈寿已是30岁的人了,婚后10多年才怀上第一胎,为了赶制这份贡品,竟因操劳过度而小产,付出了从此终生不育的代价。

张謇与沈寿的旷世情谊



  与张謇相识,来到南通

  1910年,清政府在南京举办全国第一届南洋劝业会,时任江苏咨议局议长的张謇被任命为审查长。当时有一幅顾绣董其昌书大屏需要鉴定,顾绣是明代上海露香园颇名世家的女眷所绣作品,很有名望。张謇听说沈寿的绣艺高人一筹,特地请她来鉴定真假。绣品刚展开,沈寿即断定为真品,问其何以断定,她说:“一看针法,便不难辨出。”张謇对沈寿的作品及其鉴赏力大加赞赏,遂有聘请沈寿来女子手工传习所担纲的意图。

  1912年10月,担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业总长的张謇,恳切邀请沈寿担任南通女子师范附设的女工传习所所长兼刺绣教员。

  1913年前后,在女工传习所建造期间,张謇曾五次致信,盛邀时任天津自立女工传习所所长的沈寿来南通执教。

  1914年10月,几经周折,沈寿夫妇来到南通。张謇安排余觉在自己办的平民工厂任经理。沈寿来到南通女子师范附设女工传习所任所长兼绣科主任。

  沈寿在南通讲艺8年,孜孜不倦,身心交瘁。在教学中,她主张“外师造化”,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能力。绣花卉,她就摘一朵鲜花插在绷架上,一面看—面绣。绣人物,她则要求把人的眼睛绣活,绣出人的精神。在沈寿的精心教诲下,培养出一大批刺绣人才,后几十年,江南的刺绣高手,大多出自沈寿门下。

  张謇与沈寿的旷世情谊

  不久,张謇获悉美国为庆祝巴拿马运河通航,将于1915年在旧金山举办第20届世博会,认为这是让世界了解南通农工商产品的良机,即将女工传习所的刺绣作为参展项目之一。所长沈寿发动全所师生刺绣参展作品,自己也抱病赶绣由颜文梁提供画稿的《耶稣像》。经过评比,沈寿采用百种以上的线色,以创新的仿真绣法绣制的《耶稣像》荣获金奖。

仿真绣法绣制的《耶稣像》荣获金奖


  在沈寿赴旧金山期间,余觉娶了两房姨太太。虽然其时男人取小无足见怪,但余觉对沈寿的感情由此可见。沈寿病重时,余觉也不在榻前,只有其姊及其侄女沈粹缜(邹韬奋夫人)照顾。张謇曾说,沈寿“遇人不淑,幽忧抑郁,感疾而至于死。”

  余觉不久即被张謇派往上海筹设绣织公司,张謇有了与沈寿更多亲近的机会。

  因为当时张謇不支持袁世凯的帝制活动,辞掉了农林工商总长职务,回到南通。这时沈寿开始患病,时时觉得腹胀、胸闷、厌食。张謇对她表现出了热切的关心,他一面延医为之诊治,同时让她从传习所宿舍迁到环境清静的“谦亭”静养,并收她为学生,亲自教授诗词。

她从传习所宿舍迁到环境清静的“谦亭”静养


  他从《古诗源》里选了73首古诗,亲笔抄写、注解,连平仄声都做好记号,装帧成一本小册子,题名《沈寿学诗读本》。张謇在给沈寿的诗中用“比翼鸟”、“比目鱼”和“鸳鸯”这些词,大胆而直露地表达了对沈寿的爱慕之情,而沈寿毕竟只是一个弱女子,她惧怕流言,不敢把对张謇的爱情吐露出来。她只在诗中写道:“本心自有主,不随风东西”。

  事实上,当时沈寿对张謇的情怀有过一次含蓄的表露。沈寿长期卧床养病,后来开始慢慢地掉头发,于是她就用自己细柔的长发绣出了张謇的手迹“谦亭”。落发不够用,她就用剪刀剪下自己的头发,以此绣品很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

  张謇得此佳作,深感沈寿的深情美意,于是赋诗《惜忆》一首:

  感遇深情不可缄,自梳青发手掺掺;

  绣成一对谦亭字,留证雌雄宝剑函。

  1919年沈寿旧病复发,张謇倍加关切,特派专轮到上海,延请着名中医师沙健庵前来医治。他想到沈寿早有写绣谱的意愿,为了“惧其艺之失传而事之无终”,征得沈寿的同意,他每天抽出一定时间,由沈寿口述绣谱若干则,由他笔录下来,花了3个来月时间,记述了沈寿30多年所积累的经验和创新心得。

  张謇把它条分为绣备、绣引、针法、绣要、绣品、绣法、绣节、绣通八个部分,然后编写成章,题名为《雪宦绣谱》,使得这位刺绣大师的绝艺得以流传后世。这部专着的完成,倾注了二人的心血。张謇在《序言》中说:“积数月而成此谱,旦复问,且加审,且易稿,如是者再三,无一字不自謇出,实无一语不自寿出也。”

  1919年,《雪宦绣谱》由翰墨林书局印刷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介绍刺绣理论和技法的传世之作,也是女工传习所刺绣科的专用教材。1920年,张謇筹建了南通绣织局,委托沈寿为局长,在上海、纽约、法国、瑞士、意大利设立办事处销售刺绣工艺品,其中大部分均为女工传习所学员的作品。

  沈寿离世

  1921年6月8日,在与张謇神交9年后,沈寿与世长辞,时年48岁。此时年已72岁的张謇全然不顾自己的身份、地位、名声,扑倒在沈寿的遗体上老泪纵横,并一气写下了《惜忆四十八截句》。

  沈寿去世后,张謇按照沈寿的遗愿把她安葬在能望见长江和苏南土地的马鞍山南麓,墓门石额上镌刻着张謇的亲笔楷书:世界美术家吴县沈女士之墓阙。墓后立碑,碑的正面镌刻着张謇撰写的《世界美术家吴县沈女士灵表》。张謇为沈寿所做的一切,甚至连沈寿的丈夫余觉也被深深打动。

她从传习所宿舍迁到环境清静的“谦亭”静养



  然而,沈寿去世前后,社会上流传了种种关于张謇与沈寿的“绯闻”,沪宁小报推波助澜,遂成了当时一大新闻。然而,沈寿死后,余觉以“鳣口孤鹣”笔名撰《余觉沈寿夫妇痛史》,把张謇给沈寿的函件,制咸铜版影印出来,指责张謇“纠缠”其妻,并霸占其绣品。

  沈寿死后5年,张謇也去世了。他们生时相知,死后两人墓相去不远。日夜不息的长江波涛声,伴他们长眠。张謇爱惜人才之志,沈寿艺术成就;将永标青史,至于他们之间的感情纠葛,就不用去细说了。

Copyright (C) 2010-2011 hometexjo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家纺加盟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08009813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稿件、图片均有可靠的来源,目的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 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