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叠石桥家纺品牌网——十大家纺品牌

南通家纺商会、海门工商联、海门叠石桥家纺浙江商会联合主办 | 中国家纺加盟网全程企划

   

张謇跨界玩政改 晚清最不安分的商人

发布时间:2014-06-20 20:35:10

  51岁的张謇,大约是清帝国中最不安分的商人,根本就不信奉“在商言商”的古老信条,对政治有着远比经营更为浓厚的兴趣。

  1904年,这位商人最忙乎的事,就是游说帝国的封疆大吏们,兜售他的政改方案。他游说的主要对象,是两江总督魏光焘、湖广总督张之洞。张謇的游说方式极其特殊,他居然替魏总督和张总督代笔,写好了一份呈交给中央的报告,题为《拟请立宪奏稿》,认为不立宪无以求存、无以使华夏复兴。

  张之洞的答复,是要求张謇先与直隶总督袁世凯沟通。

  彼时的袁世凯,年仅45岁,却已是“疆臣领袖”。张謇于是修书一封,也得到了袁世凯的答复,却十分模棱两可。张謇在自己的《啬翁自订年谱》如此记载:

  “以请立宪故,南皮(指张之洞)再三嘱先商北洋(指袁世凯),汤寿潜亦以为说。余自金州归后,与袁世凯不通问者二十年,至是始一与书。袁答:‘尚须缓以俟时。’”

  其实,张謇与袁世凯并非陌路,而是故交。两人的发迹,都源自1882年的朝鲜。那年,朝鲜发生“壬午兵变”,中日两国分别派兵入朝。入朝清军由吴长庆率领,所部番号为“庆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队伍中,就有时年29岁的张謇及23岁的袁世凯。

张謇跨界玩政改 晚清最不安分的商人

  张謇自小有神童之称,16岁就中了秀才,但在此后的科举中一直不顺,屡战屡败,只好托师友举荐,在吴长庆帐下担任幕僚。袁世凯也是多次科举失利,靠着父辈的交情,投奔了吴长庆。张謇比袁世凯年长6岁,且饱读诗书,吴长庆就安排张謇为小袁补习功课,袁则对张执弟子礼,两人关系日益密切。

  这两人一文一武,在朝鲜混乱的局面中,充分展露了自己的才华。张謇为吴长庆起草了《条陈朝鲜事宜疏》,并撰写《壬午事略》、《善后六策》等报告,旗帜鲜明地主张中国应采取更为强硬的朝鲜政策,甚至应该考虑将朝鲜“改土归流”,把其王室迁居北京,疆域正式收归中国版图,设立郡县,永绝后患。袁世凯则显示了自己的带兵才干,及果敢、机敏、勇于任事的作风。

  张謇有关朝鲜问题的报告,得到帝师翁同龢等人的击节赏识。吸引翁同龢的,不仅有张謇的见解,还有他们的同乡关系——在那个年代,这是十分重要的资源。

  为了帮助张謇顺利通过科举,翁同龢甚至费劲心机地在如山的考卷中,试图通过笔迹去发现张謇的卷子,多次因误认而便宜了他人。张謇的考试运,迟到甲午年(1894)才到来。在这个彻底改变了中日、东亚和世界格局的年份,他成了状元。在张謇从朝鲜走向状元的12年中,袁世凯则继续留在军中,并以其胆魄,成为在朝鲜第一线对抗日本的先锋,迅速在国内外赢得了远超过张謇的知名度。

  跃入龙门之后,张謇被授六品翰林院修撰。他虽然出道晚,但起点高,一上位就成了“清流派”的骨干。此时,中日在朝鲜剑拔弩张,“清流派”虽不懂军事、既不知彼也不知己,却酷爱书生论兵,竭力主战。在“清流派”中,张謇因为去过朝鲜,算是多少有点实战经验和资本,俨然便成了“清流”的先锋。

  就在这当口,张謇父亲过世,他不得不按照规定离职守制,这令他幸运地置身这年复杂的权力斗争之外。随后的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等,酷爱政治的张謇都因远离了北京,得以避开风暴,并投身其未必真心喜欢的实业生涯。

  张謇下海,其实带着公务员身份的“救生圈”:1896年初,张之洞奏派张謇等人分别在通州、苏州、镇江设立商务局,张謇同时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那时的袁世凯,已经在小站练兵,开始真正营建他自己的枪杆子。

  除了一顶中看不中用的状元桂冠作为“无形资产”外,张謇实际上身无分文,难以募集到足够的资本。最后还是动用自己最拿手的官场资源,盯上了张之洞当年大办纺织时留在上海的一批美国产纺织机,与盛宣怀一人一半,作价25万,作为官股投入,“皮包公司”终于成了货真价实的工厂,随后在南通的富商帮助下,募集了另外25万资本。

Copyright (C) 2010-2011 hometexjo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家纺加盟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08009813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稿件、图片均有可靠的来源,目的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 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