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叠石桥家纺品牌网——十大家纺品牌

南通家纺商会、海门工商联、海门叠石桥家纺浙江商会联合主办 | 中国家纺加盟网全程企划

   

海门:“优江拓海”构筑开发开放新优势

发布时间:1970-01-01 08:00:00

  经贸投资洽谈,97个项目成功签约,总投资逾500亿元;第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招商局重工百亿元项目边建边产,海门港集装箱航线开通运营,叠石桥国际家纺城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加速推进……2014年,海门市以良好的开局稳健地行进在又好又快发展大道上。

  近年来,海门抢抓长三角一体化、江苏沿海开发上升国家层面等多重叠加的发展机遇,优江拓海,融合发展,坚定不移推进陆海统筹战略,全力建设江苏沿海开发的先行城市、上海长江以北配套优越的卫星城市、长三角加速崛起的明星城市,全面构筑起了开发开放的新优势。截止到2013年年底,海门已有21个指标达到或超过省定升级版小康标准,社会发展水平名列全国百强县市27位,居全省第8位、苏中第1位;作为苏中惟一县市,跻身《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县级城市” 第12位、“中国大陆创新能力最强城市”第18位,并跻身“中国最佳商业城市百强”。

海门:“优江拓海”构筑开发开放新优势

  江海联动 优质平台竞相开放

  海门坐拥58公里长江岸线、25公里黄海岸线以及广袤的陆域腹地,其中可供开发5万吨级以上码头的深水江海岸线20公里,是江苏沿江沿海发展临港型产业不可多得的理想选址。在沿江,通过实施新通海沙综合整治,获得了1.71万亩的腹地资源、6公里的深水岸线资源,新增了5.6公里的港支堤岸线资源。在沿海,东灶港冷家沙区域是可建10万-30万吨级港口的天然深水港址,已被《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定位为国家沿海主要港口、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重要组成部分。

  相中江海优质资源,世界500强、“中字头”、“国字号”企业纷至沓来。香港招商局在沿江投资100亿元,建设国内一流的海工装备基地,目前在手订单超过30亿美元;宝钢集团投资150亿元在沿江建起海宝工业园,总投资35亿元的宝钢精密钢丝、总投资超过10亿元的冠达尔钢构等一个个高科技含量的项目纷纷投产。世界500强美国泰森集团在海门港新区投资的泰森食品项目,年产出将达到12亿元。复旦大学投资建设的复旦科技园、复华高新园,总投资均在10亿元以上,中远重工、中建材、中石油、国药集团、香港浸会大学海门科研院、中国医工总院海门分院等纷纷抢滩入驻。

  港口开发,开启了海门通向世界的大门。如今,位于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江海港建设初具规模,总投资20亿元的宝钢物流通用码头一期建成投运,江海港保税物流区加速推进,招商局江苏重工、中远重工等沿江万吨级码头加快建设。海门港两个5万吨级通用码头建成投运,去年底正式开通国内集装箱航线,今年底将开通国际集装箱航线,揭开了南通沿海开发的崭新篇章。燕达重工、通光海缆等企业专用码头以及海门港保税园区、江苏国际海产品交易中心等开放平台加速推进。叠石桥国际家纺城是国内最大的专业家纺市场,更是海门着力打造的“陆地港”,江苏第一个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顺利推进,跨江电子商务港正在加速建设,千亿市场、千亿产业梦想指日可待。

  “区域经济”向“片区经济”升档,特色园区成经济增长极。近两年来,海门以行政区划调整为契机,全市一盘棋,形成了“一个中心五大产业片区”的发展新格局,即中心城区、西部临港产业和现代家纺片区、东南部生物医药和新材料片区、中部文化旅游和现代农业片区、北部机电产业片区和东北部沿海开发片区。以特色园区、园中园为全新载体,以产业链打造为全新抓手,省级装备制造产业园、省级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省级科技研发外包产业园、省级高压输变电产业园等特色园区,集聚了海门市80%以上的亿元大项目。

  创新驱动 “双新”产业引领转型

  坚持创新驱动,全力建设长三角北翼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创新型经济发展高地,在创新中加速经济转型升级,新兴产业的增速始终保持在3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44%以上。

  依托企业创新主体,全力营造科技创新的浓烈氛围。从产业规划源头注重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实施“510”转型工程,着力打造10条主导产业链,全力发展海工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以科技节、质量节、海门科技合作高校行、“科技镇长团”校地对接等载体平台,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的“双向融合”。目前,海门有500多家企业与国内外300多家高等院校结成产学研联合体,全市共有30家企业参与制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69项,推动“海门制造”向“海门创造”转型,“海门,质量”向“质量海门”升级,去年海门建成苏中惟一的“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成为“全国产学研示范市”。

  加大创新型人才开发引进力度。深入实施“产业人才发展523行动计划”、“东洲英才计划”等重点人才工程,加快高端人才的集聚。科技节时,40多位高校校长和20位“千人计划”专家集聚海门,仅去年就新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人才超过10名,超历史总和。目前,全市人才总量达17万人,各类高层次人才突破9000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为海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

  大力推进特色产业园、留学生创业园、科技创业园等载体建设,形成多元化创新平台。謇公湖科教城、海门科技园、复旦复华科创园、生物医药科创园、海门港新区科创园、家纺创意园、都市科技产业园等10个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加速打造。已建成国家级、省级科技创业园4个,省级科技公共服务平台2个,省级以上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15家。生物医药科创园一期工程全面竣工,先后吸引了厦门大学研究院、上海医工院、信翼新材料研究中心等近10家创新团队签约入驻。新建“三创”载体3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逾100家,形成了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板块。

  融合发展 花园城市加速崛起

  产城融合。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以“510转型升级工程”、“新兴产业三年行动计划”和“1238技改工程”为抓手,加快推动海工装备、智能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规模化、链式化、基地化集聚,家纺服装、汽车配件、冶金化工等传统产业提档升级、高端拓展,促进沿江沿海产业互动、协作配套。围绕“绿韵东洲,生态江城”的城市定位,提升城市品位。新修编的城市总规通过省级论证,园区、中心镇总规全面推进。江海文化公园等42个公建项目、11个绿化工程等加快实施,城市新增绿地面积近20万平方米。在推进城市建设中,更加注重城市功能开发和新兴业态的开发,以特色产业区街建设,构筑城市经济发展新亮点。形成了长江路金融街、解放路商业街等特色产业区街,江海路新型城市产业带、沿江仁恒生态带、謇公湖科技创业带等特色区带加速形成。

  跨江融合。加快推进崇海通道的筹建工作,彰显同城化乘数效应。按照环沪地区重要节点城市的规划要求,借鉴运用上海自贸区、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的先进经验,积极承接上海、苏南的先进生产力和高端产业的溢出资源,重点加快海宝工业园、复旦复华科创园、中新仁恒(海门)长江生态科技城、中国医工院海门分院等合作园区建设,与上海复旦大学、新加坡仁恒集团、苏州工业园中新集团等合作扎实推进,全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国际化合作园区。

  城乡融合。六大开发园区按照“城市副中心”的定位,加快完善功能配套,建设产城绿色发展的示范区。海门经济经济技术开发区以謇公湖科技城开发为依托,构筑六大风景区,建设六大产业园区。海门工业园区以实施“南进东拓”加快建设海门商贸副中心。海门港新区实施港口、港产、港城联动,打造东部沿海魅力新港城。临江新区坚持工业园、科技园、新镇区同步推进,构筑科技小城。海门高新区打造智能产业城,三厂工业园区加快与主城区接壤,主动融入主城区发展。同时,围绕“乡镇学欧洲小镇”的目标,全面启动实施“美丽镇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常乐镇突出张謇文化特色,悦来镇打造中国健康产业城,正余镇建设科技创新先行镇,四甲镇打造台湾风情新市镇,余东镇彰显历史文化名镇新魅力,海永乡建设全国“美丽乡村”。

相关阅读:
Copyright (C) 2010-2011 hometexjo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家纺加盟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08009813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稿件、图片均有可靠的来源,目的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 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